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太陽

說過不少遍了。

節目裡說,地球的生命,來自太陽的熱。

太陽釋放無私的熱,不經意來到地球,活化了京兆以計的生命元素。
小伙子微弱,是魚蟲的飼料,小魚兒甲蟲兒就這麼成形。蛙兒從爬蟲
類中彈跳出來,使用與蛇蜥不同的溫潤舌劍,吞吐之間,把剛成形的
魚蟲安靜地放進胃中。蛙兒滿載,衍生蛇蜥的強大胃納;蛇蜥發育,
又是猛禽果腹之時。老鷹老了,掉落塵土,當道豺狼藉此養活妻兒。
豺狼數眾,好讓熊虎大快朵頤。熊虎皮掌,滿足獵人無限欲望。獵人
所為,攫金攢錢,為的又是一個胃兒。結果,站在最高點的所謂人類
,大肆尋找可以安胃的生物;然後,一切生物,畢生使命,就是抹殺
下層、避過上層。

節目總結:太陽製造了燦爛的生態食物鏈。
我的總結:太陽製造了無數的胃。

合理存在的無數的胃,製造了無數的廝殺。
太陽是造化萬物之上帝?還是策劃殺戮的導演?

其實,也許,我們都已經認為,生態循環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人類要保障人類之能站在最高位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香港令人厭惡,內地尤然。
更進一步,說穿了,
這個世界的法則,本身已是「老實」得令人厭惡。

法則是人所訂下的,道德是人所規範的,民主是人所自娛的。

人類,生存目標如此渺小,眼界識見如此狹隘。
我們說自己是「萬物之靈」,
事實上只是比目前所知的「萬物」稍靈。
我們與「靈」的真正距離,卻有著無數的光年。

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寫寫文學,想想哲理。
生存的享受也許在視、聽、思維。
經營聲畫藝術,其實也是一種營役。
可悲的是,世人連這程度的營役都趕不上。

世界不斷以銀碼衡量貧富,以財帛論斷成敗。
由數字金額堆砌出來的理財成就,
由以物易物進化而成的經濟遊戲,
壟斷了人的腦筋、眼角膜、心室、肝。

結果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
唯一成就,只是「欲望不止於胃」而已。
# by davechan17 | 2010-10-07 00:04

面具

人的一生,善惡不為人道,真偽也沒有絕對的定義。學生問我,我們不想這樣做,而又要這樣做,戴著面具做人,到底我們得到甚麼樂趣?我著實思考了一回,後來答了,自己也不滿意。面具本來就不是為了得到樂趣而戴上的,反而是為了避免樂趣遭到傷害而戴上的。一般而言,面具是柔性的裝甲,不建基於強烈侵略的原則,只具備輕微的麻痺作用。在社會文化層面,面具常傾向被描繪成欺瞞、陰謀、虛偽的象徵,是光明的敵人,是大力反映人性缺陷的道具。我並非主張虛偽,也不是崇拜厚黑,但總認為社會對面具的批判無疑是過烈的。面具橫行的時代,人類活在謹慎戒備的狀態下,有苦自知;然而沒有面具的世界,卻又不一定充斥真誠,反可能換取更多的惡意。三島由紀夫寫的面具,中式歌劇演活的臉譜,以公式化的形式表達著穩定的人格;然而面具背後畢竟是演員,臉譜背後始終是演技,我們不能看穿那個面具背後的生命,甚而生命本身亦不了解生命的形態。除非一天,瞳孔倒置,我們用視覺內視腦部,直接觀察訊息傳收者,再將結論傳遞予訊息傳收者。可是解讀自身的,仍是自身的思維,我們不能了解思維背後的真相。因為即使是思維,都對我們戴上了面具。看面具,也能看出樂趣,只要我們都不太因生活,而過於困累。
# by davechan17 | 2010-10-07 00:03

翼德

那個晚上,我說了一句髒話。

看完《翼德》後,我對王貽興改觀了。令我輕嘆感念的,不是桃園畫家的過去種種,而是王貽興的長篇後記。觸動我的,不是其學識與及其段段引述。因為這些那些,許多在這所大學這個系出身的人,都懂。能令我嘆喟不已的,是「共鳴」,或者是我常說的「共振」。

對於生命,我常常沉思。
建構沉思後,一再反思。
反思擊倒沉思,為更沉之思提供養分。
最想問自己的問題,往往不是「我是誰」如此膚淺的問法。
因為我知道,亦相信,「我」本無形,因勢而成「我」。

恆久的命運,為每個生命設計好衣裳與妝抹,令世界及生態如是地發育。在觀看世道上,我自出生以來,就一直是一個唯物論者。

我最好奇的是,那一道把我吹到現在這「應有位置」的奇妙的「風」,到底是根據何種哲學、哪種原理而吹起的?鼓動這陣「風」的源頭,是甚麼?遇上「風」之前,「我」又在哪裡?

我掐一下自己。

我問著:為何我必須感受這副軀體的痛?
為何我的腦袋要為這一組被掐的痛覺神經作出反應?
為何我要為接收這個腦袋的感痛指令一事負上責任?
為何我看到的,是這雙眼的視網膜所烙到的影像?
為何我想做的,會被這副身體的生理機能所制約?

人,越是想這些事情,越覺得無益於人生。
可是我,總是禁不住要浪費這方面的精神。

王貽興說,那個年代,世道瘋狂。
事實上,哪個年代的人,
不認為自己正身處於一個世道瘋狂的年代?

一切文化,皆是人為。
哲學倫理,永遠不可能符合最自然的法則。
根本,被人的思維所干擾過的一切,
已經不能再以「自然」一詞去形容了。

我們會為傳奇落淚和感動,畢竟因為我們過於渺小。

越是會忘記情感的人,
越是會放棄思考的人,
也許越能跟大自然作更適度的契合。

我喜歡那句:
生命於我,只是走過,從沒有所謂「完成」。

------

補充一點,在陳某《火鳳燎原》中,
我最喜愛的,正是張飛。
喜愛程度,比我一直最喜愛的張遼(不限火鳳)更甚。
想不到,跟王貽興,有此默契。
# by davechan17 | 2010-08-08 01:58

自嘲

人人《自嘲》

所謂《自嘲》,是中學會考中文科卷一閱讀材料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張中行老前輩。文章雖然是長,但又絕非坊間所言的,那種不能接受的長。很多人投訴文中夾雜大量文言章句、詩作,但事實上那幾篇文言是否真的深似汪洋,無從理解?可憐張老先生那種靈動中見本領、自然中顯功架的老手行文,都被考生們隨意賤化、大加問候。閱讀材料第二篇是文言文,《列子‧說符》。文章本身不是太難,而且答題部分的《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已經為「牛缺」一文下了大大的注腳。因此還是將注意力放回《自嘲》處吧。

要說起來,在中學會考中看到這篇文章還是有點略嫌艱澀的。真正的問題是,這種長度的文章,內容既不是小說,又不是以敘述為骨幹的情節式故事,亦不是介紹有形的人地事物,也不是議論一個沸騰的話題,而是高水平的靈性體會與分享,實在令考生喟然卻步。作者以梁實秋式的文字,向讀者分享,人作為人,應該如何以較成熟的「後人生主義」去檢視自己,學習自視、自處。這太玄了,也太遠了。考生一頭霧水。許多年青人尚未懂得自謙,何言自嘲?反而在自滿的高潮上輒被撂下,所得的只會是直接的自卑自憐,自殘自殺。「自嘲」那種消極中積極的「大智慧」人生態度,距離正值弱冠荳蔻、被青蔥歲月包裹著的這群「九十後」,未免太遙遠了。《自嘲》一文本身無罪,只是讀者群配置錯誤而已。這篇文章被罵個透徹,有人實在應為張老先生所受的傷害負責。

題外話。自我調侃,故作風流;灑脫之中,難免造作。所謂「自嘲」,實在是溫和得幾乎無所作為的人生精神。作者說真正的自嘲是不含自大的一種自量手段,這內裡何嘗沒有幾分的沽名釣譽、待人作評?人到晚年,將自己的成就與血汗推倒,再重建,從中判斷一己的價值。不妄語辛酸,不自矜才學,就是作者詡為高尚的「自嘲」,一如啟功先生。事實上,那也只是因為啟功先生有足以自嘲的本錢,聽起來才覺雍容華貴、清雅脫俗而已。一般人「自嘲」,始終會像「牢騷」。「自嘲」是否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本來就已經值得再討論。有些人天生是自嘲能手,擅長娛己娛人;有些人畢生在努力演繹自嘲,粉墨背後卻總欠靈魂。自嘲是一種隨心而生的風格,最多說是一種浪漫的樂觀的修為,但不是可以互相傳授的技藝。不過,這段只是我個人對文題的感悟,與「中學會考是否應採用《自嘲》作為閱讀材料」的討論完全無關。

說回正題,這篇橫跨兩頁半的文章,談的是價值觀,談的是處世術,談的是反觀自照,談的是「知」的真諦。彷彿會考舊制化身為朽然的老者,向末代考生諄諄訓示人生的道理,然後帶著微笑撒手塵寰一樣。這樣一想,考評局的苦心孤詣,還真令人泫然欲泣。這裡顯示的《自嘲》所蘊含的血與淚,絕對是形而上的,我們不該以螻蟻般卑微而庸俗的眼光加以審視。只要我們不是考生,我們的確可以細意研判「自嘲」的真價。只要我們是局外人,我們可以學習自嘲,反思自己的自嘲功力到家沒有。只要我們雙足踏在戰場的外圍,我們仍可化身「花生友」,樂於欣賞試卷與考生間的曼妙廝殺。可憐的考生,考評局意思是,不要當這是會考,就當是「人生的一課」吧。對你好是人情,不對你好是道理。你嫌這文章深,是因為你老師給你做的練習太淺而已。記著,考試失敗,不要自責,學會自嘲。自嘲過了,放下得失,自然覺得「不亦快哉」,大呼「過癮」。

時興「河蟹」,多吃幾隻;吃著吃著,就會吃慣。
# by davechan17 | 2010-04-27 15:54

太陽

說過不少遍了。

節目裡說,地球的生命,來自太陽的熱。

太陽釋放無私的熱,不經意來到地球,活化了京兆以計的生命元素。
小伙子微弱,是魚蟲的飼料,小魚兒甲蟲兒就這麼成形。蛙兒從爬蟲
類中彈跳出來,使用與蛇蜥不同的溫潤舌劍,吞吐之間,把剛成形的
魚蟲安靜地放進胃中。蛙兒滿載,衍生蛇蜥的強大胃納;蛇蜥發育,
又是猛禽果腹之時。老鷹老了,掉落塵土,當道豺狼藉此養活妻兒。
豺狼數眾,好讓熊虎大快朵頤。熊虎皮掌,滿足獵人無限欲望。獵人
所為,攫金攢錢,為的又是一個胃兒。結果,站在最高點的所謂人類
,大肆尋找可以安胃的生物;然後,一切生物,畢生使命,就是抹殺
下層、避過上層。

節目總結:太陽製造了燦爛的生態食物鏈。
我的總結:太陽製造了無數的胃。

合理存在的無數的胃,製造了無數的廝殺。
太陽是造化萬物之上帝?還是策劃殺戮的導演?

其實,也許,我們都已經認為,生態循環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人類要保障人類之能站在最高位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香港令人厭惡,內地尤然。
更進一步,說穿了,
這個世界的法則,本身已是「老實」得令人厭惡。

法則是人所訂下的,道德是人所規範的,民主是人所自娛的。

人類,生存目標如此渺小,眼界識見如此狹隘。
我們說自己是「萬物之靈」,
事實上只是比目前所知的「萬物」稍靈。
我們與「靈」的真正距離,卻有著無數的光年。

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寫寫文學,想想哲理。
生存的享受也許在視、聽、思維。
經營聲畫藝術,其實也是一種營役。
可悲的是,世人連這程度的營役都趕不上。

世界不斷以銀碼衡量貧富,以財帛論斷成敗。
由數字金額堆砌出來的理財成就,
由以物易物進化而成的經濟遊戲,
壟斷了人的腦筋、眼角膜、心室、肝。

結果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
唯一成就,只是「欲望不止於胃」而已。
# by davechan17 | 2010-03-08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