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気ブログランキング | 話題のタグを見る

末日

「世界末日」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它不會是炙手可熱或時常在心,但總是令人揮之不去。由出生至現在,「世界末日」的預言多有所在,莫論1984以前那堆前科學階段的預言家們曾說過些甚麼來。同齡人士大概對「世界末日」開始失去好奇心,越踏進社會,眼光會越收窄--看的路可能遠了,但必然亦窄了。或者末日真的到來時,本來一直正為生命奮鬥的人,反而會因為殊途同歸的命運安排而大受打擊。滅世與創世的浮現,始終離不開「神」的意志。「神」總是以很科學的方式,天雷地火,狂風暴雨,將生靈殲滅;至於戰爭屠戮、饑荒疫症,是否「神」的傑作,就只看在高位的人類們是否能藉著把世事「神跡化」而獲得好處。

所謂滅世,滅的是生靈。生命本來脆弱,如果出現地球規模的異常現象,即使只有分毫變化,也會令螻蟻般的人類滅絕殆盡,又或受盡磨難。人能改變世界,都只是一種自我膨脹的想法而已。當星球以其龐大的規模而有所動作之時,小小生靈根本沒有任何發言權。

現代的末日電影,喜歡以科學推測未來,見證真實。《2012》確是箇中佳作。政治與陰謀論、宗教真偽與迷信、忠誠的價值、人性的善惡、義利的爭衡、是放懷豁達還是消極自棄、是全力求生還是垂死掙扎,這些大都是災難片一貫的內涵。分別在於,如何設置輕重,如何環環相扣。

《2012》的國際觀比較全面,除了澳大利亞被無視之外,基本上美洲、歐洲與亞洲三片主大陸都有兼及,而非洲將會作為未來的能源與財富競爭核心,甚至足以擔當全球經濟資源屋脊,也是目前國際前瞻的必然趨勢。

由奧巴馬所掀起的美國總統新形象熱潮,十足反映在電影之中。身懷非洲血裔的奧巴馬,予人印象目前仍是熱誠幹練、善良親民的,電影中的美國總統用身體反對白宮政治裡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總統是美國支柱,美國又是世界支柱,因此為了保護總統、保護美國,甚麼代價都得付出,因為一切所有,都是為了「世界」。美國總統願意犧牲、以民為本的精神,排除政治宣傳的因素後,的確是一種動人情操。

向全民隱瞞災情與及其將要面對的危機,為的只是保存世界的菁英分子。而我們亦知道,國際財團與大筆資金,足以買取「菁英」的身分證,與及一張生存的入場券。菁英的定義不在於你是否對世界作出任何真實貢獻,而是在於你的身家是否能向國家證明你存在的價值。事實上政治可以醜陋得更過橋抽板,可以設法或哄或奪地在富者身上取得資金,研製亂世中的求生工具,然後取其狗命,再救助所有政治既得利益者及其家屬及其感到重要的人--可能是情婦、傭人,或者廚師。財力與權力,就是如此高高在上,能如神一樣地分配他人的生死安危。

電影中,歐洲的參與度相當薄弱,除了以法國及意大利兩國顯示出末世前夕藝術界及宗教界的一點形象外,基本上只是一群受命於美洲大陸的政治聽眾。至於亞洲,無可諱言中國的參與度實在很高。中國以世界工廠的形象,肩負起關乎全球命脈的跨國建設工程,結果是令片中的外國人驚歎不已。不考慮政治關係的話,電影其實可以幽中國一默,例如方舟穩妥堅牢的背後,表面是鈦金屬的外殼,竟然溶自老婦的鐵鍋,新的危機就此誕生,中國產品又一傑作。

主角一家有著英雄電影中的實力與運氣,除了有過人的行動力之外,還有在加州混凝土雨及熔岩雨下仍能四肢健全安然抽身的本領。電腦特技的確華麗,然而我們總沒留意在天崩地塌的畫面中,每一棟大廈、每一輛汽車中的都是一個個的人;海嘯蓋下來、航空母艦蓋下來,然後就是一具具浮屍、一團團肉餅。生命在災難面前顯得廉價,但主角性命總是無價,就像人類總是自私的心態--自己的命才是命,別人的生命不是東西。能力所及的,當然能救即救;如年青科學家所言,除非超載,否則不是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嗎?難道如上帝指示諾亞般,只有有數的完人能得生存?上帝給了多少配額?

救助動物是誰的主意呢?是動物學家?生物學家?是基於物種存在價值理論的考慮而作出的行動,還是純粹模仿聖經的橋段想讓方舟的存在顯得神聖化而已?

其實明知有能力求生的話,誰還會想死?
除非那個人的死能換取他心目中更大的價值。
又或者那個人,心早已經死了。

末日電影不應僅在視聽效果上升呢。
如何在新世紀引發新思維,為心靈製造新的衝擊,
才是舊飯新炒的真正意義所在。

-----

慶幸是跟妳看《2012》。
看別人的人生,看生死,看愛恨,妳都陪著。
# by davechan17 | 2009-11-24 15:53

憂樂

「多少往日愁,反覆心中透;
我往哪一方走,仍馱在背後。」

愁,用馱著的方式處理,是不錯的;愁,不該是懷著的。
馱在背後的愁,雖然纏身,但我們不會提醒自己特意注視它。

因為,我們都太熟悉愁。
不管規模大小,程度深淺,我們總是比較認識愁。
既然如此,我們已經不必去看它--我們都已經知道愁的模樣。
就像王傑那樣,不說一聲,馱著它,到處走吧。
見證成長的東西,就這麼捨棄掉它,太過可惜。

有時人,就是這種樣子。
要透過吆喝、憤怒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強大。
也會以軟弱、沮喪的表皮,來攫取外來的眼淚與同情。
有時人,就是如此矛盾。

我們用心來充當思考的器官,
用眼來充當羅列證據的工具。
我們竟然相信功能性的器官,
而不尊重擁有分析本能的腦。

千丈之堤,崩於蟻嚙。
人成長了,經驗會逐漸取代能力,智慧會逐漸凌駕毅力。
許多時候,真正令老貓燒鬚的,可能只是一根香煙而已。

-----

工作以外的生活,簡直是忘憂靈藥。
身畔有充實感覺,心中自感到豐盛。
南征北討,上山下海,到處有足跡。
還有更多樂土,等待我們共同踐上。
# by davechan17 | 2009-10-05 15:52

原始

教科書、黑板、粉筆的氣味逐漸接近。
不知不覺,已站在獅子與處女的疆界。
那個令我又愛又恨的月份,還是來了。

教職員會議所帶來的訊息,並不新鮮。
不新鮮不代表不困身,困身卻又不代表不有趣。
八月尾正能量充值,對於開學的概念,產生了光明的想法。

有把聲音令我不再畏懼,不再猜疑。
我也重拾打從心底裡感受積極的樂趣。
那把聲音的魅力仍很神秘,
我深信聲音背後所能發掘的,
一定也是無窮的樂趣。

-----

終於有時間在學校用電腦做自己的事。

不管是生活上,還是文字上,
明明已經著力地抑壓著,
但仍滲出那份酒紅色的狂喜。

這段日子,似乎有人有心磨練,
要我不再倚靠文字與日記,
而是憑心靈與身體把記憶留住。

八月下旬,碰上新生活。
屬於酒紅色的愛意,一步一笑一驚心。
曾經認為酒紅色的背後可能蘊藏傷害,
現在相信只是一個傷疤埋伏下的曲折。

已經深深愛上一種氣味,
如稠酒般令我綿綿迷醉。
此年此月,才真正了解到
甚麼是「撥開雲霧見青天」。

妳教我怎能不珍惜?

-----

三天裡只睡了六個小時。
今早感到果然是有「要還」的時候。
然而世間上就是有這麼一種力量,
能令一個人蓄意地失眠後,仍然在笑。
我知道我正碰著,可是實在不該讓妳知道。

因被看著痛而被心痛,那種心痛比心痛別人的痛更令人痛。
不過我們亦遇上了另一種喜悅的痛,那種痛能治癒一切的痛。

-----

我們都不可能用言語說出100%的話,
如果在剝掉裝備後,竟然仍不老實,
那就已經不是甚麼理論與生活智慧了。
有時候,我也在想,自己到底仍老實到甚麼程度。

慶幸是,生命總能遇上一種默契。
默契讓人不必用言語,就能感應到100%的訊息。
出自真誠的堅信,不會輕易被動搖,
我感覺到,這一次,跟以往的真的很不相同。

很喜歡我們越來越深的談話,
也很喜歡那些不慍不火的回憶錄。
確實不必抗拒「又愛又恨」的感覺,
因為這種事可以令愛更昇華到一種水平。
對於我們,對於九月,我也找到清新的態度。

現在的我,猶如捧著無形的水晶球。
對於關懷、愛護與管制這些概念,
我仍在摸索著最新的釋讀方案。
「緊張」不是令人「慌張」的好理由,
「重視」也不應淪為無理的「監視」。

豁然了,再次提醒自己,何必畏懼。

真正要把對方放在考慮自己的前面,
最重要是懂得體會對方在體會甚麼。
會怎樣做,不該是理論,重在實踐。

承諾太多,卻又背藏疑慮,真的沒意思。
很多時候,我也不願承認那個時候的我是我。
以文字來表達心聲,實際上是高估了所謂的文字。
從今以後,要戒了,令那個我從此絕跡。

我覺得,妳很「懂」我的話。
我也覺得,我也擅於「懂」妳的話。
我們的「懂」,不建基於話的表面。
只要我們能懂得欣賞彼此的「懂」,
很多事情,根本不能成為考驗。

相信最raw,一定沒有錯。
# by davechan17 | 2009-08-28 15:51

得失

每個人都要面對不同的問題。
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沒有問題的人生,很是沉悶,很是無謂。

我們會為問題感到煩惱、感到忙碌、感到辛酸、感到徬徨。
我們都沒有必然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問題本身也沒有必然的可解性。
即使問題得到解決,但當中的方式及後果,也不一定能稱得上最好。

何謂最好的「解決方法」,因人因時因事而異。

但何謂最差的「解決方法」,則早有定案。

一個問題在受到解決後,不但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反而還衍生出更多困境,要面對更多無謂的難題。
因小失大,是「解決問題」這個題目上的最差情況。

有很多人會為了掩飾一個過錯,而犯上更嚴重的過錯:
為了不讓個人完美的紀錄受損,而將目擊自己犯錯的對象們加以殺害;
為了不讓一次爆竊時所留下的指紋繼續存在,而縱火燒掉了一個地方;
為了不讓一個已經死了的人被發現,而進行一番精雕細琢再肢解熔屍;
為了不讓犯下的錯顯得突兀,而索性做一個壞人讓罪名變得理所當然;
為了不讓一次失敗的沮喪成為畢生污點,而索性將整個人生染成黑色。

對人生感到氣餒,有時是人之常情。
但這不是容許自己再犯下一次錯的藉口。

不自責不上進,已經有其需要改善的地方。
把自己反陷入絕境的人,實在可憐復可笑。
# by davechan17 | 2009-08-11 15:49

永恆

「永恆」,不包含絕對的時間性,也不在乎最終的結果。
天上人間,生離死別,「永恆」總不會被時空區隔。
就是那麼一個兒時願望,有誰能否定老人此刻的熱情?

誰也沒有資格,嘲笑說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永恆」。
因為「永恆」的存在,本來就不在於旁人認同與否。
即使老人不能兌現那縹緲的承諾,他與她的「永恆」仍默然長存。

「永恆」,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態度,是一種默契。
能夠擁有「永恆」的承諾,猶如擁抱著幸福的包袱。

那個時候,沒有誰能不被老人平凡而深邃的愛所感動。
雖然鏡頭只節錄喜慰的時光,
但那些片段已足以充實每個人對「家庭」的寄望。

對,我們都喜歡看別人的人生。
因為冷眼旁觀很是悠然,很是輕鬆。
香港人固然擅長看溏心式的家暴橋段,
尤幸他們同時亦能欣喜於那些陳舊的溫馨。

對,看過的人也許知道,我也看了《UP》。
3D製作頗為驚喜,幸好我戴了隱形眼鏡,否則也是徒然。

怎麼說呢,人愈成長,就愈會了解「幸福」是何其遙遠。
這些感動還是該有的,否則我們會失去了最原始的希望。
尤幸,真的尤幸,能跟一位可以分享感覺甚至分享人生的人看這套作品。
老人的志願,應該會深深烙下來的,烙在一個與幸福和永恆接軌的腦區。

維基百科:《沖天救兵》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A4%96%E5%A5%87%E8%B9%9F

-----

P.S. 這個《狂串樂基兒》,真的要好好練練。

-----
# by davechan17 | 2009-08-07 15:16